基本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本信息 >> 正文

包头师范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6年01月04日 14:25  点击:[]

                

    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制定我校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 期间学校事业发展回顾  

五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契机,科学把握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就业目标、制度创新”五大发展战略,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完成,部分指标超额完成,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办学理念整体提升  

“十一五”期间,学校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校五十周年庆典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组织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回顾和总结50年的办学经验,深入剖析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定位,理清了办学思路,凝练了办学特色。经过五年的实践,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观念有了新的变化,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科学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开明办学”,以及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和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办学规模稳步扩大  

“十一五”期间,学校人才培养和办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硕士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稳步发展,新增了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本科专业。五年来,共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14893人,硕士研究生41人,留学生10人,形成了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专科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并举的办学格局。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学校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基本建设,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手段。2005年,试行了本科生学年学分制和辅修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学管理。五年来,共建设8个校级品牌专业、6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9门校级优秀课程、27门校级重点课程、1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校级教改立项147项、自治区级教改立项8项,有5项获得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奖;新增实习基地(点)123个,1个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实验中心通过自治区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11门实验课程实现了共享。2008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了优秀等次。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学校获准专门史、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凝聚态物理学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1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培育了9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广大教师申报课题尤其是高层次课题的积极性明显增强,高层次项目从无到有。五年来,获准的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和课题立项总数达475项,其中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60项,厅局级项目129项,市级项目120项,校级项目157项,累计科研获奖269项;发表学术论文2145篇,其中在国内外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63篇,被SCI、EI、ISTP等收录23篇。2008年科研项目经费首次突破百万元,2010年科研项目经费达到222万元,这是办学50多年来的一次大的进步。《阴山学刊》被评为第二届、第四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高校精品学报”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人才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原则,不断出台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建立了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人才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日趋合理。五年来,新增专任教师92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82人,在职培养博士10人、硕士129人,遴选硕士生导师23人,选派70多名教师赴国内外进修访学,年平均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0人次。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获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6人获得校级教学名师称号,6人入选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目前,在职教职工总数951人,其中专任教师61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4%,具有高级职称的3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1.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0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9.3%,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74.5%。共有16名硕士以上人员充实到管理队伍中,53名管理人员在职攻读硕士以上学位,25名副处级以上干部进修、访学或出国学习考察。此外,学校始终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建立了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先后聘任兼职(客座)教授18人,外聘教师358人次,缓解了新上专业教师短缺的矛盾。  

——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选聘外籍教师40人次,培养留学生10人,选派3名教师赴美国、7名毕业生赴蒙古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先后有美国、韩国、香港、澳门等国和地区人员来校访问。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9年与加拿大女王大学正式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在英语教育、电子商务和涉外文秘3 个方向首次实现本科三批招生。2010年又与美国费耶特维尔大学、韩国青云大学、英国伯恩茅斯普尔学院、吉尔福德学院、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等签署了合作协议(意向),并与美国费耶特维尔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开通了双向适时远程教育课程,引入了优质教育资源。  

——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十一五”期间,学校不断创新学生工作理念,健全和完善学生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学生教育管理的文件和配套政策措施,促进了学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强化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先后实施了学风建设工程、重点教育管理责任制、问题学生跟踪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奖贷助勤补减为一体的资助工作模式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和针对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75%以上;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全国、全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自治区共青团工作实绩突出单位”、“全区高校学生工作先进达标学校”、“全区高校资助工作先进达标学校”、“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达标学校”和“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  

——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建设面积69583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45434平方米,其他用房7366平方米,学生宿舍16783平方米,绿化校园10702平方米,淘汰了所有燃煤锅炉;新增固定资产总值1.6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189.2万元、教学用计算机1649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2170个;图书馆藏书68.55万册,电子图书 65GB,建有中文数据库7个、外文数据库1个;建成了双千兆网络核心骨干、千兆网络骨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有线网络系统和覆盖学生生活区和公共活动区的无线网络系统;完成了校园楼宇视屏监控系统建设,形成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学校多次获得“全区高校维稳、平安校园建设及综治工作先进达标单位”、“全区高校科技创安工作先进单位”、“包头市平安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校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十一五”期间,学校启动实施了第三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人员分类管理、业绩量化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激励机制,形成了重实绩、讲贡献、能上能下的动态聘用机制;实施了内设机构调整工作,对部分职能部门和院系进行了调整合并,整合了办学资源;推行了干部全员聘任和轮岗制度,激发了干部的工作活力;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财务制度,规范了财经行为;完善了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二级学院教授委员会,有序推进了民主管理,提升了管理水平;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以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制度,召开了包头师范学院第一次党代会、第一届教代会和首届二次教代会,研究确定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和改革发展基本方略;认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立足学校实际,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活力,提高了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驾驭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充分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畅通了监督沟通渠道,保障了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育人氛围;扎实开展了“三风”建设工作,教师的教风、干部的作风、学生的学风发生明显变化;深入开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机制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积极搭建了学生实践锻炼成才的平台,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一五”期间,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有了进一步提升,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高起点的工作平台。同时,我们也看到,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学校内涵发展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仍需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学科建设方面的领军人才偏少,高层次高级别的教学科研项目、成果、奖励和科研经费总量偏少,管理制度改革与机制创新力度不够;  

——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专业调整与改造的力度不大,长远性谋划不足;  

——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求;  

——浓厚的学术与文化氛围,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还需要进一步培育;  

——办学经费投入与学校的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教育思想和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牢固确立。  

二、“十二五” 期间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国家、自治区确定的战略重点和发展目标,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内涵发展的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加快管理方式的转变,努力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区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应用型院校而努力奋斗。  

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建设一支与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学和管理队伍,形成一批在区内外有较强优势的品牌特色专业和优秀课程,培养一批在区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本科教学团队、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和学科带头人,获得一批在区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科研成果;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成效明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工作机制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加突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特色更加鲜明,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到2015年,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200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规模达到90人左右,留学生达到20人左右,成人本专科在校生稳定在3000人左右,并努力实现联合或独办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班,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具体目标  

——教学工作  

专业建设:力争新增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8-10个,在应用经济类,以及物联网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专业上有所突破,努力建设3—5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课程建设:全部课程达到合格课程建设标准,争取建成8-10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0—40门左右校级优秀课程,10—15门左右校级重点课程,力争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上取得突破;争取每个理科专业和有条件的文科专业建成1门以上双语教学课程;校级优秀课程、重点建设课程和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实现上网开放,同时引入校外优质课程资源并实现共享;力争在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选用公认优秀教材,逐步建立适合我校特点的教材质量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新建50个左右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1个运行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平台、1个综合性基础教学实验平台、4个先进的专业实验平台,力争新增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科学研究  

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65项以上、服务社会横向合作项目40项以上,力争实现国家重点项目零的突破,累积科研经费达到1500万元以上;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核刊占30%左右,三大检索(SCI. EI ISTP)收录40篇以上,力争实现SSCI、ISSHP、AHCI零的突破;专任教师人均主持或参与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初步达到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科建设  

力争建设6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或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实现教育部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和自治区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使某些研究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有新的突破;争取建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或重点(特色)基地1——2个;努力打造10个左右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建设1-2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人才队伍建设  

专任教师达到660人左右,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70%,平均年龄保持在40岁左右;45岁及以下教师所占比例力争达到6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提高到70%左右,具有博士学位比例力争达到10%左右,副高级以上职称继续稳定在50%左右;力争引进20名左右特聘教授,培养15—20名国家、自治区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5名左右在自治区或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8名左右在自治区或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20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遴选15名左右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选拔培养5名左右45岁以下青年科研创新带头人和10名左右35岁以下青年科研创新骨干,培养一批优秀的本科教学团队;引进或培养紧缺急需专业人才20名左右,引进和造就学科领军人才1-2名,入选“千人计划”1-2名;力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等项目有所突破,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术(方向)带头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等项目人数增长显著;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不断优化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提升管理效能。  

——学生教育与管理  

建设一支数量和结构合理、素质和业务精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实现教育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育规范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提高;校园学术氛围浓厚,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学生工作的各项指标全面提升;进一步改善就业结构,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构建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力争保持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办学条件  

完成逸夫教学实验楼、世纪学府广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节能改造资金,完成图书馆、逸夫教学实验楼光伏发电节能项目建设和美术楼、逸夫楼、齐志楼、物理实验楼、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楼、校园路灯等项目的节能改造,后勤服务和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为方向,建立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补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提高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保障水平,在现代化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进入区内同类高校先进行列;力争达到纸质文献80万册,电子图书120万种,建成数据库15个。  

按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推广”、“数字校园集成”三个步骤,完成校园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一卡通”建设和数字校园集成,实现有线、无线校园网覆盖全校和数字校园的高水平运行。  

——对外交流  

积极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学分互认、师生互换和文凭互授等方式,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外延,争取与国内外5所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以雅思、托福项目培训为基础,加强与企业或教育组织的合作,力争在我校设立内蒙古西部地区国际化专业人才培训和培养基地;每年选派30名左右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修或做访问学者,每年牵头组织召开1-2次国内学术会议。  

——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紧密围绕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大局,坚持以“围绕中心抓党建,双增双提促三风”为工作目标,以“规范化建设强基础,可持续发展促和谐”为载体,认真分析总结我校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加大组织制度改革创新力度,强化党的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教育,使党建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在师生员工中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师生员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实现以政治理论素养、民主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基础文明修养、科学精神和健康心理为主要内容的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较大提高,努力实现以干部作风优良、师生教风学风端正、校园文化健康、舆论导向正确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较大提高;组织凝炼学校精神和校训,凝聚人心,形成共识。  

三、主要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精神,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找准自身发展优势  

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尊重学生自我发展,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以改革求创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坚持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专业、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的协调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师教育,不断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建设教师教育特色学科,加强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研究,引领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立足自身的办学层次、学科领域和服务面向,构建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提升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与水平;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重点与全面的关系,科学地把握发展的速度和节奏,实现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  

继续实施“质量立校”战略,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推进质量工程建设,以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主辅修制,实施导师制、选课制和弹性学制,积极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等,规范教学管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参照“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模式,鼓励拔尖学生脱颖而出  

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改造与结构调整充分认识加强专业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建立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明确专业建设的校院两级责任,本着“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对相关内容进行立项建设,同时建立专业评估制度,强化专业建设的质量监控,特别要加强新办专业的评估验收,促进各专业形成特色和优势;立足学校现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现有专业的调整改造有效整合专业资源,贴近教师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重点推动优势专业,大力扶持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新兴专业,优先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  

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建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加强对课程建设的规划和管理,推进课程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构建与基础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与完全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体系;推行选课制,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实现文理交叉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估机制,实施课程评价制度,积极构建课程评价体系,组织开展课程建设立项、检查、评比等工作,切实加强课程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丰富教学资源,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鼓励教师开出更多优质课程,把优秀研究成果融入课程建设,增强课程的学术性和吸引力,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主编或参编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有计划地支持教师编写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的高质量特色教材,争取进入国家高等学校教材征订目录;进一步完善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加大公认优秀教材的选用,特别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外文原版教材和高质量的电子资源,不断提高优秀教材选用率;建立教材质量评价标准,加强教材使用的评价和监督,逐步构建教材质量评价机制。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为基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项目的重组,重点建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途径和模式的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加大新办专业实验室建设,全面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努力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拓展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同时,进一步修订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校内实验实习基地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开放式办学新途径,逐步谋划建立校内外导师聘请制度;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推进实验室开放和共享共用,探索建立新的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构建网络化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紧紧抓住“国培计划”和自治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利时机,发挥好我校盟市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积极开拓继续教育渠道,使我校继续教育工作在培训师资、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继续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切实提高科研水平  

按照“合理布局,全面提高,重点突破”的学科建设原则,重视学科的基础性建设,实施学科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和检查评估制度,精心培育重点学科,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潜心挖掘新的学科增长点,促进学科专业的交叉与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学科特色和优势。组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学科间相互渗透、综合发展的学科群,充分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带动各学科的全面建设和整体推进,实现学科的均衡发展;设立专项经费,重点抓好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标志性成果的产出,实现以科研养学科、以学科促科研的良性发展;设立学术交流专项经费,突出对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基地)和具有良好发展态势的新专业的支持力度,使优势学科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品牌和支撑;切实加强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步探索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管理机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实施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切实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社会竞争力。  

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着重构建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知识创新体系,力争在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以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和重点学科为依托,逐步形成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启动包头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创新计划,设立博士科研启动资金,遴选并重点扶持青年科研创新带头人和青年科研创新骨干,激励他们积极承担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设立重大科研成果奖励经费,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负责人予以重奖;加强科研立项和项目管理,以高层次项目申报为重点,不断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影响力;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方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增强服务能力;积极开辟特色栏目,吸引优秀稿源,不断提高《阴山学刊》的办刊质量。  

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继续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政策,切实推进“包师人才工程”建设步伐,实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突破。依托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国家各类人才工程、基金项目以及地方人才吸引政策,采取措施汇聚高端领军人才,加速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队伍、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激励扶持措施,健全人才引进分类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学科专业建设需要的人才引进遴选、评价与淘汰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博士毕业生,鼓励支持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研究生。  

推进中青年教师事业发展支持计划,逐步构建教师学位教育、学科知识技能培训和高层次研究“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培养责任制度,强化指导教师的培养责任;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特别是重点对45岁以下青年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着重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大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二级学院、教师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聘请专家学者讲学,推进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向多领域、高层次发展。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实行“双重身份”管理,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育人水平;强化管理队伍建设,在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作风建设和服务意识建设方面下功夫,推进研究性工作,逐步提高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切实加强师德教风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注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风和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激励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越的成就影响教育学生;研究制定师德建设考评体系,建立师德建设“一票否决制”形成教师管理和师德建设新机制,努力打造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教师团队。  

加快实施“特色名校”战略,进一步发挥优势,培育特色  

继续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特色,发挥我校教师教育的优势,以小学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按照“做精做强教师教育”的思路,深挖潜力,切实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课程设置方面强化与基础教育的对接,改进人才培养手段,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构建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全校教师教育专业多点并进,全面开花,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契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按照学分制改革及社会需求,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鼓励优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基层就业,或安排学前教育专业高年级学生到农村牧区幼儿园或学前班进行顶岗实习,满足地方幼教事业发展的需求;积极申请设立自治区西部地区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基地,主动融入地方幼教战线,提供师资培训和智力支持,以优势作贡献,以服务求支持,提升我校的服务社会能力,逐步把学前教育打造成我校的特色品牌。  

继续实施“制度创新”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办学活力  

深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逐步实行干部差额考察制度,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和基层学术组织在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津贴分配等方面的职责与权力,确立二级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科学设置岗位,健全和完善岗位聘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学校和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人员进退流转的灵活用人机制;进一步推进二级学院绩效考核,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切实推进管理中心下移,依托以绩效为核心的考核评价,建立健全绩效工资总额宏观调控机制,完善二级学院绩效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办法,研究建立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师工作量考核和岗位认定办法,建立同行专家、专业组织和学生多元参与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创造条件,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同时努力改善教职工的待遇,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以育人为本,切实改进学生教育与管理体制,推进招生制度、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模式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生组织模式的调整改革,建立大学生“导师制”,进一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工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服务保障能力,构建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就业市场建设,努力构建更加完善、有效的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进一步拓宽贫困生资助渠道,建立资助资源公平合理的落实保障机制,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以严肃考风考纪为突破口,强化班级学风建设达标创优活动,切实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后勤保障和服务方式的转变,提高后勤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推进学费、住宿费等项目费用核算和收费方式转变,建立教学经费投入使用机制,强化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完善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风险抵御与防范能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资产使用监管制度,杜绝浪费现象,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效;进一步加大协调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地方财政的支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工作内容,研究制定工作流程,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和领导水平;进一步健全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继续推进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建设,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尊重和保障广大师生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提升内部机制运作水平,形成权责明晰、分工合理、执行有力、监控到位的内部运作机制  

进一步推进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借国家东部高校对口帮扶西部高校政策的实施,加强与对口高校的联系,争取获得更多帮助和指导,并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实质性的交流、帮扶与合作;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范围,继续深化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关系,提高对外合作办学的层次和水平;在加强原有的国际合作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和领域,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积极推进“引智”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进一步加快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工程,建立节约型校园行为规范,动员广大师生广泛参与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树立正确的节约观,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使勤俭办学、节约建校的观念深入人心;加快水、电、暖、汽和建筑节能等节能改造项目建设步伐,完善节约型校园制度建设,构建节约型校园建设监管体系和考核评价制度,开源节流,努力建设生态校园。  

切实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巩固和扩大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快现有网络的升级改造,按照先主干后接入的顺序,逐步建成学校地下弱电管网、“一卡通” 和集成数字校园,开发或购置相应的应用信息系统,为完全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提供优质的网络运行环境。  

进一步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在文献采集中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它载体文献,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服务领域与服务功能,构建学术资源服务体系;加强以“阴山文化”为主题的馆藏特色资源开发与建设,建立教师教育文献资源库和教职工学术专著及教材特色库,开展包头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形成反映学校历史沿革和学术现状的学术资源库。  

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教育和维稳工作,积极推进科技创安,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保证学校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积极创建平安校园。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积极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和途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系统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整改落实,巩固、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果。  

进一步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完善二级学院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强化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能,扎实推进组织发展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党员、干部的学风建设,形成党员干部学习的长效机制,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大力推进处级干部联系学生班级、职能部门党员联系学生宿舍、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工作,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员工作站制度,充分发挥好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团结党内外人士,群策群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打造和谐校园。  

进一步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坚持校级领导班子务虚研究制度,以及校领导接待日、联系二级学院和党外人士、决策调研、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处级领导班子结构,实施“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工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提升处级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治校理教能力;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狠抓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和制度措施的执行,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研究型和服务型机关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良校风;把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和校训作为大学文化的精髓建设好坚持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精心组织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让校园文化活动进社区、进公寓、进网络,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文明素养,提升大学文化品位。  

   

   

上一条:包头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 下一条:​2016年学校重点工作项目推进任务分解表

关闭

学校地址:包头市青山区科学路3号  咨询热线:0472-6193018
  版权所有:包头师范学院校务公开  邮政编码:014030
    蒙ICP备06005981  技术支持:敏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