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是我校积极应对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推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更好地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努力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各项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强化本科教育教学研究,稳步推进学分制改革和课程过程性评价改革。以质量工程建设、教改项目立项等为标志,教育教学稳步推进。本科生生源质量稳定,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新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
——专业课程建设实现新突破。获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个自治区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培育点,2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6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培育点,4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4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4名自治区级教坛新秀。获教育部改革项目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新增播音与主持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和翻译学等12个本科专业。
——科研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五年来,获得国家级项目30项,省部级项目156项,厅局级项目356项,横向项目12项,科研获奖91项,出版专著96部,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800万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建设和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取得突破,建成“1个中心,4个团队,3个基地、2个实验室”的科研平台,核心期刊SCI、EI论文数量显著增长,科研成果质量不断提高,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
——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优势学科领先地位得到巩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取得突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一级学科硕士点、专业学位点等学术资源建设成效明显。新增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1个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9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师队伍总体上趋于稳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学历学位层次有较大幅度提升,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学缘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召开了人才工作会,制定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一系列政策,引进博士9人,招聘硕士80人,在职培养博士23人、硕士6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从2.62%提高到6.41%,高级职称的比例从52%提高到61%。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3人入选第二层次,25人评选为包头市领军人才,1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1人入选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凝聚态科研团队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
——创新创业教育实现突破。学生创新创业立项数目逐年增加,在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全区“挑战杯”大赛、全区ACM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屡获佳绩。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构建了“一园多基地”的创业格局和“五位一体”的创业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园被认定为“包头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和“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成为全区八大创业园之一。入驻大学生企业在包头市、自治区和国家各类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奖,8家明星企业受到包头市、自治区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
——国际化办学得到实质推进。合作办学成效明显,与美国费耶特维尔州立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合作办学取得实质性进展,与韩国朝鲜大学、台湾远东科技大学等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国际交流日益密切,共聘请外籍教师76人次,选派7名学生赴蒙古、泰国、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派出14名教师赴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进修和访学,50名英语教师赴英国阿伯丁大学访学,50名教师赴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参加ISEC项目教师培训,12名教师参加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访学;派出44名学生赴白俄罗斯攻读硕士学位,15名学生赴美国攻读学士学位。
——办学和民生条件得到优化。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校舍、仪器、设备、图书和信息等教学资源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经费收入稳定增长。以事业单位推行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教职员工收入稳步增长,工作和学习条件持续改善。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全面及时资助。
——党建和思政工作进一步加强。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二届“双代会”,进一步理清了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特色,规划了学校未来5—10年的发展蓝图;扎实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立足学校实际,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顺利完成了两轮处级干部换届工作,增强了基层组织的活力,提高了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育人氛围;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活动机制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搭建学生实践锻炼成才的平台,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充分肯定“十二五”期间各项事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更新,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转变观念依然是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学校教育主动研究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有力的措施和有效的途径;
——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机制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还比较少,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学科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与学校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办学优势还没有凸显,办学特色还不鲜明。
二、“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大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发展和提高办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把师资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驱动力,紧紧围绕“四个战略布局”,以 “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以补短板、强基础、提质量、显特色为抓手,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努力使各项办学指标由国家设置的“学院”标准向“大学”标准提升。
——凸显师范特色、应用特色和地方特色,坚定不移地走服务地方之路,努力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三)“十三五”发展主要指标
——办学规模
协调发展各类各层次办学规模。到2020年,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人数稳定在13000人左右,研究生达到200人左右,成人在籍教育学生达到5000人左右。
——质量工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2020年,力争建设10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100门校级优秀课程、40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150门左右学校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网络课程资源实现全覆盖;力争建设5个左右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力争建设5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建设20个校级教学团队;培养校级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各10名,力争培养自治区级教学名师5名、自治区级教坛新秀5名;力争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以上、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增加50个左右实习基地,文科实践教学比例达到18%—20%,理科实践教学比例达到28%—30%。
——教师教育
提升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到2020年,努力构建成卓越小学教师UGS协同培养机制,并建设一支由高校教师、中小学名师和教研室教研员组成的教师教育队伍;初步建成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国家卓越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强化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逐步构建“本科师范生——教育硕士”相连贯的师范生培养体系。
——学科建设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突出教师教育培养特色;重点培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保持其在区域和地方的优势;以基础学科为依托,积极拓展应用型学科。到2020年,建设2个以上在自治区内外有影响的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积极参与自治区“双一流”大学建设,并力争有所突破;争取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物理与化学2个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力争使学术型一级硕士点数量达到5个以上,力争使专业学位硕士种类增加1-2个。
——科学研究
加强科研管理,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到2020年,立项建设10个左右校级重点学科,启动新一轮科研创新团队(实验室、基地)遴选工作,力争建设4-5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实验室、基地);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设立“地方项目支持基金”;遴选15名左右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培养5名左右45岁以下青年科研创新带头人和15名左右35岁以下青年科研创新骨干;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项以上,力争在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上有所突破,科研总经费累计突破2000万元;核心期刊论文900篇以上,其中三大检索收录100篇以上,出版学术著作100部以上,申请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发明专利15项以上;获得省部级奖励20项及以上,各级各类获奖总数超过100项。
——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总量稳步增加 。到2020年底,学校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75%左右,生师比降到18:1以下 ,高级职称比率稳定在60%左右,45岁以下专任教师的硕博率提高到90%以上 ;力争有2-3名学科带头人入选“草原英才”计划,争取15-20名专业技术人才入选国家、自治区各类人才工程及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力争有1-2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实施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教职工学历及业务能力提升计划”,力争实现百名博士目标;实施好“阴山学者培养计划”、“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培养计划”和“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计划”,做好师资队伍的业务提升和能力提升工作 。构建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基础条件
优先教学投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到2020年,教学科研设备值达到12470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9300元;纸质文献达到100万册以上,数据库达到30个以上,电子图书达到130万册以上;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图书文献服务体系、计算机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智慧校园”。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防范技术系统。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积极争取政府优惠政策,稳妥推进新校区建设,努力拓展办学空间,同时做好现有校区的规划与建设。
——民生建设
进一步完善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努力改善毕业生就业结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根据学校的发展和财务能力的提升,在国家和自治区收入分配政策许可下,逐步提高教职工的薪酬待遇,努力实现教职员工收入水平随着学校的发展有新的提高。切实关心离退休人员生活,完善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机制。
三、“十三五”发展措施
“十三五”是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的关键期,也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攻坚期。学校积极实施“八大工程”,切实推进 “十三五”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实施思想观念转化工程
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发展规律以及大学生成长规律,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大学习活动,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切实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转到产教融合、合作办学上,转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上,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努力更新观念谋发展,积极深化改革促转型,结合部分专业发展实际, 有针对性地制定转型发展方案,在政策、投入、师资培养方面加以切实保障,以试点先行的方式探索推进转型发展。
(二)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教学模式和过程性评价方式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创新人才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的专业学科体系,办好地方和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以职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建设。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和指标体系,强化教学质量评价。进一步完善教学激励长效机制。强化本科教学,积极推行产教融合、合作办学、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积极构建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稳步提升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理顺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体制,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积极拓展国际化联合培养方式,多渠道创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重点推进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项目,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三)实施教师教育强化工程
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理念,加强师范生技能训练,提升教师示范技能指导能力。实行优秀师范生“双导师”制和交换培养,加强师范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构建符合民族地区需求的卓越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中小学幼儿园、区旗县基层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发挥学校教师教育在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依托校内外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农村、偏远和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打造继续教育对基础教育的培训品牌。
(四)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
把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高新技术的学科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专业布局上注重与学科的相互扶持,相互依托,构建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系统性的学科设计体系。建立和实施学科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实施重点学科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重点学科建设的近期、远期发展目标,加强学科建设质量监控。坚持以团队促学科,选送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到国内外重点大学的同类学科领域进修学习,充分发挥各研究领域领军人物、科研骨干的带头和支撑作用。
(五)实施科研创新工程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抓好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提高科技平台的层次和水平。凝练科研攻关方向,完善科研激励长效机制,鼓励教师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提升科研水平和层次。探索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通过相互兼职、合作研究开发等途径,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进程。以地方发展需求为驱动,探索建立以协同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决策咨询为重点的校地合作机制,建立支持服务地方项目基金,引导广大教师关注为地方服务,提升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六)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落实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工作方针,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明确人才资源配置方向,有重点地支持各学科领域对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短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进一步优化人才布局和结构。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加大攻读博士学位人员支持力度,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完善岗位管理,明晰和制订教师、教辅和管理等岗位的分类分级标准。完善人才考评激励机制和继续教育机制,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视野宽、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的党政管理队伍。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积极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
(七)实施办学条件优化工程
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措办学经费,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继续推进基本条件建设,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科学合理地配置办学资源,最大限度优化办学条件。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运筹,规范管理,效益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图书、档案建设,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平安、和谐、节约型校园建设。推进后勤运营模式改革,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监督管理效率机制,提高机关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薪酬增长政策,不断完善教职工收入分配体系,稳步提高教职工待遇。做好现有校区规划与建设,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
(八)实施党建思政保障工程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完善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为特征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和深刻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个方面,通过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等手段,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障。切实履行“两个责任”,进一步增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合力,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完善干部选拔、使用、培养、管理、考核、监督的配套机制,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标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和文化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