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质量信息 >> 正文

包头师范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1年11月29日 18:05  点击:[]

 

包头师范学院,坐落在享有“世界稀土之都”美誉的“草原钢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包头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更名为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原包头师范学校、包头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包头师范学院。2003年,又与原包头钢铁学院、包头医学院合并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004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校名恢复独立法人资格。在6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博学、笃行、齐志、恒德”的优良校风,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为一体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基础教育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专业定位:以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定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地方能力较强的高水平师范院校。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招生专业44个,其中师范专业18个,非师范专业26个,涉及文学、理学等9个学科,其中文学类5个,占总专业数的11.36%,理学类12个,占总专业数的27.27%,艺术类9个,占总专业数的20.45%,法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工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管理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教育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经济学类1个,占总专业数的2.27%,历史学类1个,占总专业数的2.27%。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并存,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全日制在校生

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4117人,其中本科生13624人,专科生215人,硕士生178人,民族预科生100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96.51%。

(四)本科生源质量

学校2021年面向20个省份招生,招生本科专业44个,招生计划3360人,招生执行计划3260人(核减2020级少数民族预科班转入100人),其中区内本科2867人,区外本科393人。实际完成计划3256人,区内完成计划2867人,区外完成计划389人。  

1、从录取方面分析生源情况

学校2021年本科执行计划3260人,区内本科计划2867人,其中ISEC和校企合作计划667人;区外本科计划393人。共计录取3256名本科新生,区内本科录取2867人,其中ISEC和校企合作录取667人;区外本科389人。区内本科院校一志愿录取率为100%。

普通文科(不含ISEC项目)有16个专业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426分,高出自治区二本线34分,其中9个专业录取分数线超过自治区二本线58分以上;普通理科(不含ISEC项目和校企合作专业)有20个专业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346分,高出自治区二本线36分,其中10个专业录取分数线超过自治区二本线78分以上。蒙授文科超分数线24分录取,蒙授理科超分数线12分录取。

2021年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三个专业首次在区内本科一批次招生,圆满完成了招生计划。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507分,超区内本科一批分数线19分;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466分,超区内本科一批分数线48分。这三个专业在本科一批次招生,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生源质量,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提升了我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美术类、音乐类舞蹈学、书法学专业,按专业成绩乘以60%与文化成绩乘以40%之和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音乐学、音乐表演、美术学、环境设计(ISEC)专业一志愿报考率均超过100%,其他艺术类专业一志愿录取率均达到100%。其他艺术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舞蹈学专业、书法学专业)继续实行艺术类专业校考,选拔了一批更符合学校艺术类专业特色、专业要求的考生。

体育类本科专业录取规则按专业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体育教育专业一志愿报考率为100%,最低录取分数线为86.36分;体育教育(足球教学与训练方向)一志愿报考率95%,最低录取分数线为80.85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一志愿报考率为36%,最低录取分数线为80.68分;从一志愿报考率和最低录取分数线角度分析,体育教育专业生源好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21年体育类专业录取分数线高出内蒙古体育类本科合格线4.85分。

学校ISEC项目和校企合作专业招生计划全部在区内投放,ISEC项目有环境设计、会计学、社会工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科学和物理学七个专业招生;校企合作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应用物理(嵌入式应用)、信息与计算科学(云计算大数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大数据)五个专业六个方向招生。ISEC项目普通文理科招生的二个专业均高出自治区二本线38分以上。校企合作七个专业录取分数线均高出自治区二本线19分以上。

2、从报到方面分析生源情况

学校2021年共计录取3256名本科新生,共计报到3233人,总报到率为99.29%。其中ISEC项目和校企合作专业录取667人,ISEC项目和校企合作专业报到665人;未报到2人;平均报到率为99.7%。

今年区内本科有11人未报到,报到率为99.62%,2020年区内本科有9人未报到,报到率为99.68%,区内新生报到率变化不大。

区外有13人未报到,报到率为96.67%,2020年区外报到率为97.92%,有8人未报到。区外新生报到率略有下降。

3、提高生源质量方面采取措施

1)2021年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三个专业首次在区内本科一批次招生,提高了这三个专业的生源质量。

2)多渠道开展招生宣传,不断提升学校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以考生为本是做好招生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改进服务态度和质量,创新服务思维和方式,精密筹划,周密安排,切实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有效服务和帮助。2021年6月19日—20日招生就业处前往赤峰、通辽参加第十三届内蒙古全国普通高考招生咨询会,积极宣传学校,促进生源质量的提高。加强区外省份的招生宣传,尤其是加强区外招生计划多的省份的宣传工作,在这些省份招生网上做宣传,加强招生信息网建设。在招生宣传工作中,一方面从整体上宣传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宣传学校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建设、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另一方面重点宣传学校和每个学院及专业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资源、师资力量和就业前景;认真总结、凝练学院和各专业办学成就及办学特色,把特色、亮点介绍和展示给广大考生和家长,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社会认可度。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充实学校招生考试信息网的栏目内容。学校简介、招生新闻、招生简章、历年录取情况、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信息、专业设置、考生问答等栏目,根据招生工作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及时分阶段更新栏目内容。2021年在招生信息网上启用了“E答”机器人,及时回答考生疑问,畅通考生的信息渠道。在学校官网、公众号上及时推送招生信息,使广大考生及家长知晓和了解我校的招生情况。各学院网站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使考生能够全面了解每个学院及各专业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资源、师资力量、前沿动态和就业前景。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推送、展示学院动态和学生风采,特别是艺术类专业,发挥自身特色,积极展示各类学生活动,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

3)根据生源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整招生专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对于一志愿报考率高、报到率高、生源状况好、就业形势好的专业,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对一志愿报考率低、报到率低、生源状况不好的专业,适当缩减招生规模。对于区外生源比较好,报到率比较高的省份,适当增加招生计划,对于区外生源情况不好、报到率比较低的省份,调整和适当削减招生计划。

4)加强与各省招办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了解各省招生政策,以及招生相关环节、各批次补报志愿等方面的调整和变动,从而保证招生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生源地的调查研究,了解生源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生源计划,从而保证招生计划的顺利完成。

5)合理安排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通过建立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招生专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竞争力。    

6)实施招生“阳光工程”,赢得广大考生和家长信任。坚持贯彻落实学校《招生章程》、《招生录取工作实施方案》、《招生录取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从招生录取的实施、录取结束后的信息发布等方面严格按规章制度和程序进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管理、公平公正。坚持招生信息公开公示制度。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在线、投放招生计划省份招生考试信息网、各省招生计划专刊、学校招生考试信息网、校园招生宣传公示栏等平台向社会公开公示学校招生政策、招生章程、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录取规则、录取结果、收费标准、监督电话等信息和内容,使考生及家长全面了解我校的招生情况,做到放心报考。坚持学校招生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对招生工作全过程检查指导制度。招生考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招生章程和录取工作方案的审定,招生录取期间重大问题的处理等。招生录取时实行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各职能小组在招生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坚持对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制度,招生录取期间,把学校招生热线和监督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认真接待并及时处理群众来电来访,畅通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坚持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建立了校长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今年录取的3256名本科新生的录取通知书均由校长签发。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强化教师队伍内涵建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形成了一支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1.生师比

截至2021年9月30日,学校有专任教师689人,外聘教师167人,教师折合总数772.5,学生折合总数14245.1,生师比为18.44:1。

2.整体结构状态

1)年龄结构

学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分布基本合理,中青年教师已构成师资队伍的主体。目前, 45岁以下教师465人,占师资总量的67.49%。

2)职称结构

学校十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制定岗位聘用条件,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梯队建设初见成效。目前,教授、副教授343人,占师资总量的49.78%。

3)学历学位结构

学校积极引进、着力培养高学历人才,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扩大存量与提高增量相结合。首先,重视各类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有计划地引进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其次,采取各种激励政策,鼓励教师通过提高学历、攻读学位的方式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整体学历层次持续提高。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9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87.52%。

4)学缘结构

为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重视吸引国内外重点大学、科研机构的优秀人才到校工作,积极选送校内教师到外校攻读学位或(学习)进修、访学,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目前,最后学历具有外校学缘教师682人,占师资总量的98.98%

3.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学校牢固树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构建引进与培养并重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着力构建“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关注成长”的教师评价办法,强力推进职称评审、绩效分配、岗位聘用等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一支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1)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学校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修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教职工攻读学位管理办法》和《急需人才特聘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办法从引进和培养两方面着手,通过提高待遇、分类培养、特需特聘等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培养的力度。2019年,出台了《包头师范学院教职工攻读海外大学博士学位管理办法》。2020年召开了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再次修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出台了《教职工攻读学位管理办法》,对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和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积极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相关制度,将师德禁行“红七条”写入教职工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绩效分配、岗位聘用等制度文件中,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等的重要考核要素。加强教师教学及学术活动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行为基本规范、教学事故认定责任追究、学术道德规范等制度,引导广大教师将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充分发挥职称评聘的导向作用。2021年,学校从实际出发重新修订了职称评聘办法,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教学业绩与科研成果相结合的原则,职称评审采取说课、说课答辩、教学质量评价、科研成果量化积分综合评价的方式,岗位聘用采取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综合评价的方式,引导教师安心教学,切实履行好教书育人第一责任。

4)充分发挥绩效分配的激励作用。自实行绩效分配制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奖励性绩效分配向教学一线倾斜,向优秀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的原则,2018年新修订的《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把教学业绩作为奖励性绩效分配的重要指标,明确了工作量标准要求,除访学、进修、培训、组织派遣、产假等原因外,工作量不能达到学校规定要求的教师,其年度或聘期考核为不合格,扣发全年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充分调动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5)引导青年教师坚定职业信念。修订了《包头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发挥导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突出导师在教学过程、专业发展方面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组织专项的岗前培训,聘请校内优秀教师为新入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培养提升新教师上岗能力。

4.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学校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规定下来,并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机制。《包头师范学院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条件(教师)》、《包头师范学院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安排意见》等文件规定,教授每学年额定教学工作量为200、为本专科生授课时数为72学时;副教授每学年额定教学工作量为280、为本专科生授课时数为144学时;未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时数和教学工作量的教师,不得聘用到相应岗位等级,不可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从制度上保证了教授、副教授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共有教授职称教师66名,为本科生上课的教授有66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达到100%。

(二)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努力为本科教学提供优质资源。2020年学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3153.72万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教学经费投入3231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315元,本科生实验经费支出46.01万元,本科生实习经费支出142.31万元。

(三)基础设施

学校逐年加大对本科教学条件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校舍

    学校占地面积30793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234558.09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135647.26平方米,行政用房面积18725.06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0.93平方米,生均实验面积2.90平方米

2.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6004.56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012.33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1235.13元。

3.教室

学校有可供学习的教室446间,其中:多媒体教室134间,计算机机房28间,语音教室5间。教室和机房在完成教学计划任务的基础上,全天免费为学生开放。

4.图书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5414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4130个(包含150个电子阅览座位)。馆藏图书213.7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8.92万册,电子图书114.8万册;馆藏各类纸质期刊1120种,其中中文期刊1003种,外文期刊7种,交流期刊110种。可查阅中国知网电子期刊近9000种。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基本形成管理自动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超星座位预约管理系统等,在图书采访、编目及流通和座位管理等工作中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纸质图书和期刊全部实行开架借阅。开通了包括清华同方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相应的中文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百链云图书馆数据库、读秀知识库等96个订购和免费使用文献数据库和平台,已形成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相互补充,并具有教师教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

5.网络

学校建成了万兆虚拟双核心校园综合网,形成了万兆主干、千兆交换到桌面的网络架构。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综合网、校园监控专网和节能专网独立运行,并协同互补。网络出口总带宽达3300M,信息点数4650个,无线AP点数2520点,覆盖了学校每幢建筑和公共活动区域。校园网注册用户超15200人,实现了全校全员覆盖。学校基于虚拟化技术利用近50台服务器搭建了三个私有云服务平台,支撑校园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私有云平台CPU核数达364个。

学校建有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统一身份认证、主数据平台、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移动APP”等四大功能模块,并将“教务、科研、学工、办公、人事、财务、资产、图书”等20余个业务信息系统集成于其上,面向全校提供信息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超8.5 T。此外,校园网络平台还支撑着“网上招生、标准考场、视频会议”等10多个信息化保障业务。

学校建设有网络安全基本技防设施和运维机制,保障学校的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校园网建成了具有容灾功能的双中心机房,总网络出口和数据中心分别放置了防火墙,部署了入侵防御系统(IPS)。全网用户通过深澜认证计费系统进行实名认证上网,并有专门的网络用户行为审计和流量控制系统。

6.体育馆

学校运动场馆总面积49824.00平方米。其中,体育馆13186.58平方米;400米标准运动场一块,17927平方米;300米足球训练场一块,11000平方米;篮球场6块,3494平方米;排球场6块,2605平方米;网球场2块,1612平方米。在保证教学需要的同时,对全校师生开放,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需要。

7.食堂

学校现有学生食堂两个,总建筑面积约为12600平方米,设置学生就餐座位总数为3200多个。

8.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面积62336.96平方米,能够满足所有在校生的住宿。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校围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强化服务意识,狠抓规范管理,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专业建设

学校进一步加强专业调整和专业建设,逐步增强各专业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能力。积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先发展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探索实施专业准入、预警和退出制度,扩大直接面向基础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建专业招收比例。

(二)课程建设

学校一直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强化课程负责人制,配合国家和自治区开展的课程建设工作,全面开展了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0-2021学年,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确定12门校级线下一流课程,5门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门校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2门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自治区级一流课程5门。

(三)教材建设

学校为进一步规范教材选用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包头师范学院教材选用、采购管理办法》,在教材选用上坚持首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的原则。没有“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课程,优先选用国家和自治区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及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公共基础课必修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

(四)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实现 “四个转变”,即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变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四个转变”理念指导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知识、能力、素质、创新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学校尝试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2011年起,陆续与安博教育集团、上海杰普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等专业,按照“联合培养、发挥专长、理实一体”的培养思路,共同培养理念超前、技术先进、实践创新能力优、就业竞争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2)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

为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合作,先后确定社会工作等八个专业实施国际本科学术互认项目。目前是国内拥有该项目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该项目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倡导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明辨性思维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学生的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实施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学业评价方式。ISEC项目专业的培养模式对学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学校借鉴该项目的理念和做法,已辐射到校内其它专业。同时,该项目的实施为学校进行国际教育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

3)辅修专业培养模式

为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在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基础上,学校制定《辅修专业设置与修读管理办法》,鼓励二年级学有余力的本科生修读其他专业。

4)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2014年,“构建民族地区三位一体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探索”项目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改革项目。从2015年起进行改革试点,以“U-G-S”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积极探索小学卓越教师培养的新机制与新模式。确立了“卓越的教师职业伦理、卓越的教育教学理念、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卓越的人文底蕴积淀”的人才培养规格,并围绕这一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人才培养全过程。

3.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及《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育部党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包头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指导意见》,将课程思政内容作为学校长效建设内容,确立“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发挥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各类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2019年开始,学校设立了课程思政专项教改课题,2020年共评选出5项,累计评选出12项。

(五)课堂教学

学校按照课程内容的不同要求,把课堂分成大中小三种,其中艺术技巧类课程实施一对一教学;艺术欣赏类、体育类、外语类专业课程实施小班授课,每班人数不超过30人;其他专业课程按照选课人数进行分班。

坚持“学生中心”理念,任课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引导的作用,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设计好教学,通过任务型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积极独立的思考,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积极建设高阶性、创新性、有挑战度的“金课”,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线上教学手段,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的高度结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激发课堂活力。

(六)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应用”导向,构建“一体化、多模块、全过程、分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见习、实习、研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多个模块;四年全过程实践,一年级以基础课程的实验和认识实习为主,二、三年级以专业课程的实验和分项见习为主,四年级以集中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为主。在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文科类专业实践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0%,理工科专业不低于30%。

 

 

 

 

                           包头师范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

2.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截止目前我校共有教育实习基地(点)293个,专业实习基地(点)182个。

3.实验教学

学校加强实验室建设力度。学校本年度已投入461.92万元用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老旧实验室改造项目,投入26.23万元用于体育学院实验设施的采购。拟投入900万元用于建设化学学院核磁单晶仪器购置项目,拟投入60万元用于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设施采购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正在进行可行性论证。此外,各学院通过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目前实验条件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学校优化了实验室流程。本年度已完成2021年实验耗材网上申报、审核及核查工作,共有9个学院和部门申报了实验室耗材及开放耗材,共计70万元。完成了6个学院的实验室小型维修升级改造任务,共计20万元。实验教学采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不断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为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校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0%。

学校强化了实验室安全检查力度。本年度安排了4次全校性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进行了6次实地检查,排查出133条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解决了其中96条安全隐患。

学校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和学科竞赛激励政策为抓手,积极推动各学院开放实验室,支持和鼓励教师在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完成创新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论文、社团协会活动以及加强课内技能训练。进行开放实验的实验室占学校实验室总数的25%。

(七)毕业论文(设计)

根据《包头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程》和《包头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审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对2021届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开题、论文撰写、教师指导、评阅、答辩等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加强过程管理,实施质量监控。利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论文检测系统,对全部毕业论文进行了检测。2021届毕业论文检测总体情况为:检测合格率为99.59%,检测不合格的论文取消答辩资格。

(八)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创新创业相关政策要求,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156”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持续推进“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四品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专业概况

学校现招生专业44个,其中师范专业18个,非师范专业26个,涉及文学、理学等9个学科, 其中文学类5个,占总专业数的11.36%,理学类12个,占总专业数的27.27%,艺术类9个,占总专业数的20.45%,法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工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管理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教育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经济学类1个,占总专业数的2.27%,历史学类1个,占总专业数的2.27%。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并存,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培养目标

1.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

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引,认真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要求,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努力培养道德品质优秀,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具有创新意识和坚毅精神,服务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成就的总体描述,主要包括服务面向、基本素质、职业特征、服务领域、人才定位等要素。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适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体现前瞻性、引领性、专业优势和特色。

(三)培养方案

    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始终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和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据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和行业人才需求,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建立相匹配的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过程性评价改革,真正实现“四个转变”。

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

1、学生中心原则。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职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遵循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提高。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设置与调整专业方向,丰富课程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要求。

2、产出导向原则。以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为出发点,在对地区行业发展及用人单位、毕业生的调查基础上,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专业认证标准等要求,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根据就业岗位特征和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建立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对应矩阵,使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支撑毕业要求,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夯实基础原则。要着眼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适当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分和学时,安排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授课,为学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能力为重原则。要突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坚持四年一贯制分层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专业实验、实训课时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0%,理工类专业不低于30%。

5、突出特色原则。师范类、非师范类专业要分别围绕“做强”、 “做精”的目标,突出专业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四)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置课程。以目标需求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理清每门课程在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支持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包含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和第二课堂教育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包含通识必修和通识选修课程。专业教育模块包含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课程。师范类专业增设教师教育模块。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首要标准,以社会评价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办学的根本追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认真落实学校和二级学院党政主要领导抓教学质量的“一把手”责任制,在领导重心、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等方面都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学校工作的着力点坚定不移地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各职能部门紧紧围绕教学、服务教学开展工作。各教学单位坚持将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1.校领导负责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实行教学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教学工作列入党委和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校院党政一把手为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会、党政领导联席会和校长办公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教学工作汇报,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坚持校领导分工定点联系基层制度、听课制度,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各级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教学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2.制度保障

    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完善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涉及教学计划与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组织与教育研究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坚持教学督导、教学秩序抽查和领导听课等制度,切实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健康运行。

3.经费保障

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努力为本科教学提供优质资源。2020年学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3153.72万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教学经费投入3231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315元,本科生实验经费支出46.01万元,本科生实习经费支出142.31万元

(二)质量监控

学校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各级领导、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同行听课,学生网上评教、三期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制度,形成了“标准、运行、评价、反馈、调控”五个方面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全程、全员、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各环节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确保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从专业认证、专业评估、课程评估、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工程验收、学生学习评价、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考评等方面进行教学质量监控,通过评专业、评课程、评教学、评学习、评管理及各类常规与专项检查,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监控点的全覆盖。

1.专业认证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的认证任务,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为指导,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 [2017]13 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包头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学校努力探索教师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保障的有效路径,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建设、教学条件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强化师范类专业特色发展,全面保障和提升学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小学教育专业已于2021年9月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专业重视认证状态的保持,积极推进持续改进工作。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21年7提交认证申请,准备接受教育部专家现场考查工作。学校所有师范类专业均按照国家第二级认证标准进行建设,逐步完成师范类专业认证校内自评自建工作。通过校内评估的专业,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安排,经过学校申请、教育评估机构组织专家依据受理条件进行审核、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等环节接受国家第二级认证,力争有 1—2个或以上专业申请国家第三级认证。通过专业认证,进一步明确专业目标定位,使其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通过专业认证,建立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对专业招生、培养过程、培养质量实行全程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

2.自我评估制度

制定《包头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评估实施办法》,对全校44个本科专业进行校内自我评估和专业建设检查。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专业予以政策倾斜和绩效奖励,对在评估中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在一年内整改并提交《专业整改方案》和《专业整改成效报告》。

制定《包头师范学院课程评估实施方案》,对全校所有本科课程进行自评,通过自我评估的方式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课程团队的梯队建设,有效提高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3.3+X教学检查制度

学校开展统一组织、相关部门通力配合、教学单位具体实施的期初、期中和期末常规教学检查,并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形成了以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3+X教学检查制度。期初检查以规范教学秩序为目的,主要检查教师、教材、教室的落实和学生到位等教学准备情况;期中检查以确保教学质量为重点,召开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重点反馈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期末检查以整个学期的教学运行质量为重点,主要检查期末试卷的试题质量、平时成绩及考风考纪情况。

4.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学校建立了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同行评教主要是学院同行之间互相听课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评教主要以教务管理系统为载体,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网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学生评教的结果广泛用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和各类评优评先。

5.多层次听课制度

一是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听课制度。制定《包头师范学院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建立各级党政领导听课看课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级领导的听课次数及要求。领导干部通过听课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发现学风、教风、教学条件、教学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形成党政各级领导重视教学、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

二是校、院两级督导听课制度。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深入课堂听课,全面了解并掌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诊断问题的原因,帮助教师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三是同行听课制度。制定《包头师范学院课堂教学质量同行评价办法》,规定同行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人,并在教研室范围进行评课活动,给出定性评价。同时组织校、院两级的教学竞赛、公开课、观摩课、教学改革示范课等活动促进同行之间的相互学习。

6.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

每班选出1名学生教学信息员,通过每月一次的教学信息反馈表,广泛收集广大学生发现的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反馈及学生选课、听课、实验、作业、考试、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7.“质量工程”验收和教学改革项目检查制度

制定《包头师范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包头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管理办法》、《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教学研究及教学建设项目管理文件》,对“质量工程”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实行立项、中期检查、重点项目中期汇报、结项验收管理。

8.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考评制度

制定《包头师范学院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办法》,实行教学单位教学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其中二级学院的教学工作由教务处根据学校年度教学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进行考核。

9.多渠道访谈制度

一是校领导走访座谈制度。根据《包头师范学院关于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制度的意见》的规定,建立了校级领导联系教学单位、班集体、学生及接待师生来访的制度,及时了解学校教学资源的保障情况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倾听师生建议,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教师座谈会制度。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时由学院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听取教师对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教务处就一些重大教学改革不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

三是学生座谈会制度。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时教务处、二级学院召开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向学生宣传和解读学校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情况。

10.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一方面在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以及市场需求,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对毕业生本人进行调查,主要了解毕业生到岗后的工作胜任情况和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习满意度

1.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搭建学生成长平台,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追求。学校为每一名新生配备导师,对其四年的学习规划及发展进行指导。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和检验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

2.学风建设

(1)加强入学教育促学风

落实《关于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领航计划的指导意见》,根据《包头师范学院入学教育方案》和《关于做好2021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通知》,扎实开展入学教育工作,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避免大规模聚集性集中教育的学习形式,主要采取以班级为主要学习教育单元、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教育形式,贯穿学习爱党、爱国、爱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反邪教教育、人身安全和自我保护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介绍、创新创业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组织发展工作程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大学教与学的方法和特点介绍、图书馆入馆教育,资助政策宣传教育、奖助学金评定办法学习等国家及学校关于学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的教育。

(2)以评奖评优促学风

以各类奖学金评审和“三优”评选为契机,通过橱窗展板、网络平台,集中开展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展,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创新,引导学生学先进、争先进、做先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2021届毕业生奖学金评定工作,评出各类获奖学生696人,发放奖学金27.87万元;2019-2020学年度校内奖学金2002人,发放161.415万,开展2020-2021学年度自治区三优和校级三优的评选工作,共评选出自治区级“三好学生”95人、“优秀学生干部”14人、“优秀毕业生”37人、“优秀班集体”3个;校级“三好学生”674人、“优秀学生干部”546人、“优秀大学毕业生”517人。

(3)以抓校规校纪促学风

积极组织各学院抓好校规校纪教育,为了维护校纪校规的严肃性,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截止到目前,共查处违纪学生153人,其中警告处分19人,严重警告处分36人,记过75人,留校察看23人。做好违纪解除学生的跟踪教育工作,截至10月26日共解除违纪108人。

(4)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促学风

2021年6月,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班会、谈心谈话等形式,利用校园LED宣传屏、校园广播、易班等各种校园媒体渠道,开展以“健康、安全、和谐、文明、成长、感恩、追梦”为主题的“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月”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5)开展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促学风

以创建优良学风班集体为抓手,2021年评选出2020年度优良学风班集体71个,评出2020年度优秀班主任66人。共263个班级申报2020年度“优良学风班集体”。

(6)加强日常管理促学风

配合各二级学院加强学生考勤、考风考纪教育、“三早一晚”、违纪处理、公寓卫生安全检查等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制定《包头师范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抓好学风检察监督,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

学校202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3249人,截止8月31日统计,实现就业的毕业生2684人,初次就业率为82.61%。

(三)攻读研究生

202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有189人,出国出境有19人,共计208人,占就业人数的7.52%。

(四)毕业生就业

学校202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3249人,截止8月31日统计,实现就业的毕业生2684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2.61%。学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有49人,截止8月31日统计,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有22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44.90%。学校2021年专科毕业生有61人,截止8月31日统计,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有59人(其中专升本24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6.72%。

1.促进毕业生就业所做的工作及效果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建立健全由学校党委行政主管、职能部门统筹、二级学院主抓、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二级学院始终坚持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推进“双组长”负责制。

2)拓展就业市场,主动与用人单位对接,增加优质就业岗位供给。主动与鄂尔多斯杭锦旗中学、锡林郭勒盟教育局和乌海市海南区教育局对接,直接落实带编制教师岗位28人。在校内与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包头高新技术人才市场联合举办了五场大型招聘会、联系各用人单位举办三十多场小型专场招聘会,招聘会吸引了200多家参会单位,提供了1050个招聘岗位,招聘总人数5200多人,参与的毕业生7000多人。

3)落实就业育人理念。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就业能力,重新修订完善了《包头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定》。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持证上岗,完成校内31名教师的培训工作。做好就业引导,鼓励更多学生到中小学、西部基层就业,鼓励更多学生入伍参军、到个体企业任职。

4)开展重点帮扶,促进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充分就业,实行“一对一”指导帮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等方面帮助困难毕业生实现就业。经过毕业生自愿申请,提交申请材料,所在学院和招生就业处审核,名单公示等环节,为787名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申请了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5)为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指导服务,让学生真正受益。为毕业生举办免费公务员考试训班和考研规划讲座,提供海外留学政策解读,这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促进我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措施之一。

6)举办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周活动,大力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到基层一线、艰苦地方和行业建功立业。采取校园宣传活动和讲座结合的方式进行。

7)发挥先进和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邀请校友“全国劳动模范”、“残奥会冠军”边建欣和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齐晓景来我校为毕业生做报告。用优秀校友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勇挑重担的创业精神和充满信心、燃烧激情、无怨无悔的敬业品格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能力素养,担当服务社会重任。

2.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

学校202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3230人,就业人数为2685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3.13%。其中考研升学的人数189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7.04%;中初等教育单位就业的人数是291,占初次就业人数的10.84%;基层服务项目135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5.03%;机关事业单位就业92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3.43%;;国有企业就业的111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4.13%;自由职业149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5.55%;其他企业就业的人数为1221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45.47%。出国、出境有19人,占就业人数的0.71%;参军入伍的有16人,占就业人数的0.60%,自主创业有14人,占就业人数的0.52%。

3.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和优秀校友情况

    1)学校的师范类毕业生主要在内蒙古地区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很多毕业生3年左右就成为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骨干,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统计,仅在市三区担任中小学、幼儿园园长、书记、副校长的毕业生就有230多人。非师范类毕业生中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考取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教师资格证,走上了从师任教的岗位;小部分毕业生充分利用学校和其它地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取得了较好的创新创业成绩。

2)学校每年邀请优秀校友代表回校举办学术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一方面学校宣传优秀校友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另一方面优秀校友向学弟学妹们介绍基层就业创业的成功经验,对在校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教育,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4.开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情况

各学院每年都要深入到包头市及周边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和毕业生追踪调查工作,普遍反映学校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基本功较好、吃苦耐劳、工作踏实、能力很强,用人单位满意度达85%以上。开展近三年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根据调查数据和调查结果,反映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七、特色发展

构建“156”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地方师范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将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和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的重点教育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开设面向全体大一学生的《创新基础》、《创业基础》课程,面向大二、大三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面向大四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精英班,覆盖学生10367人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做好创新创业实践

    1)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2020-2021学年,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参与学生11493人次。

2)开展创新创业科学研究项目。2020-2021学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个,自治区级项目29个,校级立项100个,参与学生406人次。学校首次设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5个重点项目,20个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匹配专项经费25万元。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2020-2021学年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双创”周等活动,带领创新创业精英班学生赴中关村软件园、国家会议中心等进行调研考察。

3.加大创新创业孵化力度

一是加强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室建设,促进创新创业孵化;二是加强校校合作,与广东财经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加强沟通交流,提升创新创业孵化水平;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与用友新道公司、北大科技园、子谦国际教育学院等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全面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四是推进新创业园的规划设计、装修建设工作,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大更好的创新创业空间。

4.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1)促进全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通过设立创新创业文化长廊、建设创新创业网站、利用新闻媒体等方式积极宣传创新创业政策、活动、成果等,在全校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2)树立创新创业典型

2020-2021学年,学校邀请优秀校友、优秀创业者齐晓景、赵楠,优秀企业家王斌文、魏铼等20多位创新创业导师为学校师生作报告,分享创业经历,鼓励师生们勇于创新、敢于创业。

(3)积极构建就业创业一体机制。形成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文化氛围。

(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成效

1.学校荣获多项荣誉和奖励

学校被评为“自治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农校对接项目入选自治区社会扶贫优秀案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张东虎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校获批自治区教育厅创新创业工作专项经费350万,大学生创业园奖补资金100万,众创空间获得奖补资金40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金29万,全年获得奖补资金560万。

2.创新创业比赛成绩喜人

2020-2021学年,学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学生人数11493人次,共有186个项目获得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奖项,其中荣获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第十一届全国电子商务“三创赛”自治区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3.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

1)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先后选派50多名教师参加国内知名教育师资培训。其中,29人获得斯坦福创新创业导师培训课程证书;参加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论坛、讲座、沙龙、创业大讲堂等活动44次,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训、实践能力。

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一是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二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特别是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项目3338个,学生参与率高、覆盖面广,第十一届全国电子商务“三创赛”自治区赛入围项目15项,9个项目进入现场赛均获奖。三是号召学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98个项目参加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参赛人数达301人,各二级学院组织15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队伍赴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城市社区,助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4.双创工作受到多方关注

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得到了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莅临指导。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32所高校来我校进行交流合作。学校师生的创新创业事迹受到新华网、人民网、今日头条、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包头日报、包头电视台等媒体的专题报道。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把握创新创业的内在关系,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推进“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实现从就业从业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虽然学校近几年逐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但与国内同类型院校相比,学校的教学经费投入还略显不足,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将在引进教师的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突出教学工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理念,以专业认证工作引领一流专业建设与本科教学改革,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紧扣国家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着力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

上一条: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表格 下一条: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关闭

学校地址:包头市青山区科学路3号  咨询热线:0472-6193018
  版权所有:包头师范学院校务公开  邮政编码:014030
    蒙ICP备06005981  技术支持:敏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