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质量信息 >> 正文

包头师范学院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4年01月02日 17:31  点击:[]

 

包头师范学院,坐落在享有“世界稀土之都”美誉的“草原钢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包头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更名为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包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原包头师范学校、包头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包头师范学院。2003年,与原包头钢铁学院、包头医学院合并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004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校名恢复独立法人资格。2007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招生。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7年,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2022年小学教育和汉语言文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2023年6月生物科学、物理学、地理科学等三个专业完成教育部第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

建校65年来,逐步形成了“博学、笃行、齐志、恒德”的校训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风,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坚持面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协调发展,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为一体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基础教育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专业定位:以教师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

发展目标定位:打造自治区一流的职普融通示范高地、教师教育高地、城市文创高地、黄河“几”字生态科教融汇高地、稀土应用和现代能源产教融合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高地,努力建设成为区域一流本科教育的高水平师范院校。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现有专业44个,其中师范专业18个,非师范专业26个,涉及文学、理学等9个学科,其中文学类5个,占总专业数的11.36%,理学类12个,占总专业数的27.27%,艺术类9个,占总专业数的20.45%,法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工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管理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教育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经济学类1个,占总专业数的2.27%,历史学类1个,占总专业数的2.27%。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并存,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全日制在校生

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3694人,其中本科生13269人,专科生74人,硕士生251人,民族预科生100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96.89%。

(四)本科生源质量

学校今年有39个普通本科专业在区内外19个省份招生。今年我校总招生计划3323人,总执行计划3223人(核减2022级少数民族预科班100人),其中区内本科提前批582人,区内本科一批395人,区内本科二批1805人,区外本科441人。实际完成计划3185人,其中区内完成2744人(区内本科二批未完成计划38人),区外完成441人。

1.从录取方面分析生源情况

学校2023年本科执行计划3223人,区内本科计划2782人,其中“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和校企合作专业计划918人;区外本科计划441人。共计录取3185名本科新生,区内本科录取2744人,其中ISEC和校企合作专业录取918人;区外本科录取441人。区内普通文科院校一志愿录取率为96.52%,普通理科院校一志愿录取率为97.13%。

区内本科二批普通文科(ISEC项目除外)有11个专业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396分,高出自治区二本线17分。区内本科二批普通理科(ISEC项目和校企合作除外)有13个专业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349分,高出自治区二本线16分。蒙授文科超分数线24分录取,蒙授理科超分数线2分录取。

2023年我校共五个专业区内本科一批次招生: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语文、数学、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和物理学专业。区内本科一批普通文科有3个专业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479分,高出自治区一本线11分。区内本科一批普通理科有3个专业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429分。近几年我校生源质量较高,特别是五个专业本科一批次招生以来,我校各类专业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报到率逐年提高。

艺术类专业区内按专业成绩乘以60%与文化成绩乘以40%之和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艺术类8个专业(音乐学、音乐表演、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舞蹈学),考生院校一志愿报考率均超过100%,除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外,其他专业院校一志愿录取率100%。

体育类专业按专业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体育教育专业一志愿报考率为105.9%,最低录取分数线为87.27分;体育教育(足球教学与训练方向)一志愿报考率82.5%,最低录取分数线为83.46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一志愿报考率为85%,最低录取分数线为79.85分;今年体育类专业录取分数线高出内蒙古体育类本科合格线3.85分。

今年ISEC项目增加招生计划,招生专业包括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生物科学和物理学,总招生计划525人;校企合作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应用物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云计算大数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五个专业六个方向招生。“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普通文理科招生的五个专业均高出自治区二本线10分以上。校企合作五个专业录取分数线均高出自治区二本线14分以上。

2.从报到方面分析生源情况

学校2023年共计录取3185名本科新生,共计报到3164人,总报到率为99.34%。其中ISEC项目和校企合作专业录取918人,ISEC项目和校企合作专业报到915人;未报到3人;平均报到率为99.67%。今年区内本科有13人未报到,报到率为99.53%。区外有8人未报到,报到率为98.19%。

3.提高生源质量方面采取措施

(1)坚持依法招生。坚持贯彻落实学校《招生章程》《招生录取工作实施意见》《招生录取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从招生录取的实施、录取结束后的信息发布等方面严格按规章制度和程序进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管理、公平公正。今年将继续修订完善《包头师范学院招生考试工作规定(试行)》,根据新高考改革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更新招生工作的相关工作制度、工作规定。

(2)坚持招生信息公开公示和招生宣传制度。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网、投放招生计划省份招生考试信息网、各省招生计划专刊向社会公开公示我校招生政策、招生章程、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录取规则、录取分数线、收费标准、监督电话等信息和内容,使考生及家长全面了解我校的招生情况,做到放心报考。在我校招生考试信息网、学校官网、公众号等平台及时推送招生信息,使广大考生及家长知晓和了解我校的招生情况。

高考期间我校在中国教育在线掌上高考进行了6周广告投放,并在平台内内蒙古智能选大学中以院校的图片形式出现在醒目位置,实现海量且精准的曝光,并提升学校优势专业的口碑,在平台当中收获108499人气值,每日访问次数在5279次,并安排了全网招生宣传入口引流。招生信息网上继续使用“E答”机器人,及时回答考生疑问,畅通考生的信息渠道,年度访问量64752次,较去年均增长69%,咨询量63362次,较去年增长65%。策划制作了我校2023年H5电子招生简章,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通过多渠道推送给广大考生及家长。高考期间利用我校的微信公众号开展多种多样的招生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后推送了七期《包师报考指南——院长讲专业》系列招生宣传。今年我校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招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与多方位、多渠道、大力度的招生宣传分不开。今年还结合毕业生就业工作,以谋划调优学科专业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层次质量双轮驱动,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使招生与就业工作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3)坚持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在学校党委、行政和招生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招生就业处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各学院同时做好招生计划编制、招生宣传、招生录取、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和录取资格复查等工作。招生考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招生章程和录取工作方案的审定,招生录取期间重大问题的处理等。招生录取时实行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各职能组在招生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4)坚持对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机制。在招生录取期间,把学校招生热线和监督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认真接待并及时处理群众来电来访,畅通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

(5)坚持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的要求,我校建立了校长作为学校法人代表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今年录取的3185名新生的录取通知书均由郭金虎校长签发。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强化教师队伍内涵建设,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形成了一支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1.生师比

截至2023年11月01日,学校有专任教师770人,外聘教师179人,教师折合总数859.5,学生折合总数13744.9,生师比为15.99:1。

2.整体结构状态

(1)年龄结构

学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分布基本合理,中青年教师已构成师资队伍的主体。目前,45岁以下教师525人,占师资总量的68.18%。

(2)职称结构

学校十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制定岗位聘用条件,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梯队建设初见成效。目前,教授、副教授361人,占师资总量的46.88%。

(3)学历学位结构

学校积极引进、着力培养高学历人才,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扩大存量与提高增量相结合。首先,重视各类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有计划地引进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其次,采取各种激励政策,鼓励教师通过提高学历、攻读学位的方式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整体学历层次持续提高。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90.65%。

(4)学缘结构

为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重视吸引国内外重点大学、科研机构的优秀人才到校工作,积极选送校内教师到外校攻读学位或(学习)进修、访学,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目前,最后学历具有外校学缘教师758人,占师资总量的98.44%。

3.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学校牢固树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构建引进与培养并重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着力构建“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关注成长”的教师评价办法,强力推进职称评审、绩效分配、岗位聘用等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一支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1)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学校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修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教职工攻读学位管理办法》和《急需人才特聘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办法从引进和培养两方面着手,通过提高待遇、分类培养、特需特聘等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培养的力度。2019年,出台了《包头师范学院教职工攻读海外大学博士学位管理办法》。2020年召开了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再次修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出台了《教职工攻读学位管理办法》,2022年对《教职工攻读学位管理办法》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对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和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积极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相关制度,将师德禁行“红七条”写入教职工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绩效分配、岗位聘用等制度文件中,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等的重要考核要素。加强教师教学及学术活动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行为基本规范、教学事故认定责任追究、学术道德规范等制度,引导广大教师将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充分发挥职称评聘的导向作用。2022年,学校从实际出发重新修订了职称评聘办法,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教学业绩与科研成果相结合的原则,职称评审采取说课、说课答辩、教学质量评价、科研成果量化积分综合评价的方式,岗位聘用采取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综合评价的方式,引导教师安心教学,切实履行好教书育人第一责任。

(4)充分发挥绩效分配的激励作用。自实行绩效分配制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奖励性绩效分配向教学一线倾斜,向优秀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的原则,2018年新修订的《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把教学业绩作为奖励性绩效分配的重要指标,明确了工作量标准要求,除访学、进修、培训、组织派遣、产假等原因外,工作量不能达到学校规定要求的教师,其年度或聘期考核为不合格,扣发全年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充分调动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5)引导青年教师坚定职业信念。修订了《包头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发挥导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突出导师在教学过程、专业发展方面对青年教师的指导;组织专项的岗前培训,聘请校内优秀教师为新入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培养提升新教师上岗能力。

(6)助力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校内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并组织教学经验交流,2022-2023学年共组织了7期的教学沙龙、2期教学工作坊、2期讲座活动,聘请校内知名教师为学校教师组织了5次不同主题的教学技能培训。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4.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

学校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规定下来,并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机制。《包头师范学院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条件(教师)》、《包头师范学院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安排意见》等文件规定,教授每学年额定教学工作量为200、为本专科生授课时数为72学时;副教授每学年额定教学工作量为280、为本专科生授课时数为144学时;未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时数和教学工作量的教师,不得聘用到相应岗位等级,不可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从制度上保证了教授、副教授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共有教授职称教师74名,为本科生上课的教授有74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达到100%。

(二)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努力为本科教学提供优质资源。2022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2252.37万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教学经费投入2960.65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697.47元,本科生实验经费支出15.63万元,本科生实习经费支出10.21万元。

(三)基础设施

学校逐年加大对本科教学条件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校舍

学校总占地面积986062.89平方米,其中学校产权面积307933平方米,非学校产权面积678129.89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为476157.3平方米,其中学校产权面积323686.35平方米,非学校产权面积152470.95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291916.64平方米,其中学校产权面积178920.83平方米,非学校产权面积112995.81平方米;行政用房面积23128.13平方米,其中学校产权面积21136.06平方米,非学校产权面积1992.07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3.01平方米,生均实验面积7.42平方米。

2.教学仪器设备

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8079.28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661.34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3153.45元。

3.教室

学校有可供学习的教室近486间,其中:多媒体教室166间,计算机机房36间,语音教室5间。教室和机房在完成教学计划任务的基础上,全天免费为学生开放。

4.图书

学校图书馆有两个馆舍,总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5500多个。馆藏图书245.6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5.89万册,电子图书139.8万册;订购各类纸质期刊1100多种。可查阅中国知网电子期刊9900多种。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基本形成管理自动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RFID图书自助借还系统、超星座位预约管理系统等,在图书采访、编目及流通和座位管理等工作中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纸质图书和期刊全部实行开架借阅。开通了包括清华同方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相应的中文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百链云图书馆数据库、读秀知识库等110多个订购和免费使用文献数据库和平台,已形成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相互补充,并具有教师教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

5.网络

学校先后出台了《包头师范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包头师范学院数据管理办法》《包头师范学院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包头师范学院校园网管理办法》《包头师范学院办公电话管理办法》等制度,保证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建成的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与独立运行的校园监控和节能专网协同互补。校园网部署了5560余个信息点和3420余个无线AP点,注册用户1.6万人,实现了全校全员覆盖,出口总带宽达45.3G。学校基于虚拟化技术搭建了三个私有云服务平台,支撑近50个信息化业务系统的运行需要,有力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校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批“数字校园标杆校”和“互联网+教育示范校”建设单位。学校基于智慧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等智慧学习环境支持混合式教学,通过建设的异构计算集群系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学校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统一身份认证、主数据平台、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移动APP”等四大功能模块,集成了“教务、科研、学工、办公、人事、财务、资产、图书”等20余个业务信息系统,面向全校提供信息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22.9T。此外,校园网络平台还支撑着“网上招生、标准考场、视频会议”等10多个信息化保障业务。

学校建有较完善的网络安全技防设施和运维机制,校园网建成了具有容灾功能的双中心机房,网络总出口和数据中心均部署有防火墙,并安装了入侵防御系统(IPS)。校园网用户通过统一的认证系统进行实名认证上网,网络安全综合治理平台可以实时进行网络安全风险监控,有效保障了学校教育数字化改革发展的需要。

6.体育馆

学校运动场馆总面积112580平方米。其中,体育馆2个;400米标准运动场2块;300米足球训练场一块,室内足球场2块;篮球场12块;排球场5块;网球场4块;乒乓球馆1间;羽毛球馆18块;游泳场1块。在保证教学需要的同时,对全校师生开放,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需要。

7.食堂

学校现有学生食堂两个,总建筑面积约为12600平方米,设置学生就餐座位总数为3300多个。

8.学生宿舍

全校住宿总面积102664平方米,其中青山校区82886.71平方米,九原校区19778.22平方米。全校共可容纳住宿学生14316人,其中青山校区可容纳11714人,九原校区可容纳2602人。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校围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强化服务意识,狠抓规范管理,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专业建设

依据教育部等五部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要求,制定《包头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师资力量、学科支撑、专业实力和影响力、实践教学条件、招生就业、社会需求等方面对每个专业进行综合分析,2023年汉语国际教育、翻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公共事业管理、书法学专业暂停招生。

积极申报新专业,经各学院申报,专家组审议,2023年度申报能源化学、智能制造工程、运动训练、应用统计学等4个本科新专业。

目前有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

(二)课程建设

学校一直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强化课程负责人制,配合国家和自治区开展的课程建设工作,全面开展了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2-2023学年,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确定11门校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6门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门校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

(三)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工作规范管理,落实教材校院两级管理制度。教材选用坚持“凡选必审、质量第一、适宜教学、公平公正”原则,坚持首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的原则。2022-2023学年开设的“马工程”教材相关课程,实现全部使用“马工程”教材。没有“马工程”重点教材的课程,优先选用国家和自治区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及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公共基础课必修课程、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认真组织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马工程教材培训,帮助任课教师吃准吃透工程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提高任课教师使用工程教材的能力。将“马工程”教材使用情况纳入考评体系,将“马工程”教材使用情况作为二级学院年度教学工作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实现“四个转变”,即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变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四个转变”理念指导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知识、能力、素质、创新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学校尝试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从2011年起,陆续与安博教育集团、上海杰普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等专业,按照“联合培养、发挥专长、理实一体”的培养思路,共同培养理念超前、技术先进、实践创新能力优、就业竞争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包头市经济发展需求,校企校地共建5个现代产业学院:中关村智酷大数据产业学院、智能物联产业学院、数字文创现代产业学院、人力资本服务产业学院、新型化工与能源现代产业学院。其中,中关村智酷大数据产业学院获批首批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

(2)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

为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合作,引进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2022-2023学年学校制定《包头师范学院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教师发展支持政策》,保障ISEC教学工作。该项目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倡导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明辨性思维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学生的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实施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学业评价方式。ISEC项目专业的培养模式对学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该项目的实施为学校进行国际教育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

(3)辅修专业培养模式

为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在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基础上,学校制定《辅修专业设置与修读管理办法》,鼓励二年级学有余力的本科生修读其他专业。

3.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及《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育部党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 按照《包头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指导意见》,将课程思政内容作为学校长效建设内容,确立“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发挥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各类课程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2019年开始,学校设立了课程思政专项教改课题,大力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2023年共有47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开展了第二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工作,14项立项建设,吸引和带动更多教师投身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立德树人质量和水平。

与青山区、东河区、土右旗、达茂旗、白云区、石拐区教育局建立新时代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联盟。定期开展大中小学“手拉手”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双向交流、教学研讨、课程研究、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

(五)课堂教学

学校按照课程内容的不同要求,把课堂分成大中小三种,其中艺术技巧类课程实施一对一教学;艺术欣赏类、体育类、外语类专业课程实施小班授课,每班人数不超过30人;其他专业课程按照选课人数进行分班。

坚持“学生中心”理念,任课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引导的作用,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设计好教学,通过任务型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引导学生积极独立的思考,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积极建设高阶性、创新性、有挑战度的“金课”,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线上教学手段,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的高度结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激发课堂活力。

(六)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应用”导向,构建“一体化、多模块、全过程、分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见习、实习、研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多个模块;四年全过程实践,一年级以基础课程的实验和认识实习为主,二、三年级以专业课程的实验和分项见习为主,四年级以集中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为主。在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文科类专业实践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不低于20%,理工科专业不低于30%。

实践教学体系

包头师范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

2.实习基地建设

2023年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新签署多个《UGS协同育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校校、校地、校企合作落地落实落细。截止目前我校共有教育实习基地(点)350个,专业实习基地(点)179个。

3.实验教学

学校加强实验室建设力度。学校本年度已投入270.34万元用于物理学院实验室设施、设备的购置,投入67.07万元用于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设施、设备的购置,投入79.29万元用于化学学院实验设施、设备的购置,投入67.07万元用于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设施、设备的购置,投入527.19万元用于生物学院实验设施、设备的购置,投入67.07万元用于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设施、设备的购置,投入13.25万元用于教育科学学院实验设施、设备的购置。拟投入60万元用于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设施采购项目,此外,各学院通过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目前实验条件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学校优化了实验室流程。本年度已完成2021年实验耗材网上申报、审核及核查工作,共有9个学院和部门申报了实验室耗材及开放耗材,共计60万元。完成了6个学院的实验室小型维修升级改造任务,共计20万元。实验教学采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不断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为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强化了实验室安全检查力度。本年度安排了5次全校性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进行了9次实地检查,排查出33条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解决了其中25条安全隐患。

学校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和学科竞赛激励政策为抓手,积极推动各学院开放实验室,支持和鼓励教师在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完成创新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论文、社团协会活动以及加强课内技能训练。

(七)毕业论文(设计)

根据《包头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程》和《包头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审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对2023届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开题、论文撰写、教师指导、评阅、答辩等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加强过程管理,实施质量监控。利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论文检测系统,对全部毕业论文进行了检测。2023届毕业论文检测总体情况为:检测合格率为100%。

(八)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要求,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孵化、创新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的“双螺旋、三递进、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分层分类体系,不断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专业概况

学校现有专业44个,其中师范专业18个,非师范专业26个,涉及文学、理学等9个学科,其中文学类5个,占总专业数的11.36%,理学类12个,占总专业数的27.27%,艺术类9个,占总专业数的20.45%,法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工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管理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教育学类4个,占总专业数的9.09%,经济学类1个,占总专业数的2.27%,历史学类1个,占总专业数的2.27%。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并存,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培养目标

1.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

以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引,认真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要求,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努力培养道德品质优秀,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具有创新意识和坚毅精神,服务基础教育的优质师资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师范类专业必须明确培养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主要包括服务面向、基本素质、职业特征、服务领域、人才定位等要素。培养目标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适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体现前瞻性、引领性,体现专业优势和特色。

(三)培养方案

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始终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和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建立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的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

1.突出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加强思政课程建设,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2.强化OBE理念,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

认真分析国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本专业学生就业行业及岗位面向,精准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科学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毕业要求,由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

3.坚持五育并举,夯实全面发展基础

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设置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强化美育、劳育,构建“以德立人”“以智慧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的“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

4.推进“四新”建设,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跨学科课程,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跨学科项目平台,推进跨学科合作学习。探索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新文科、新工科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体系

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置课程。以目标需求为导向,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理清每门课程在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支持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包含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和第二课堂教育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包含通识必修和通识选修课程。专业教育模块包含专业必修、专业选修课程。师范类专业增设教师教育模块。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首要标准,以社会评价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办学的根本追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认真落实学校和二级学院党政主要领导抓教学质量的“一把手”责任制,在领导重心、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等方面都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学校工作的着力点坚定不移地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各职能部门紧紧围绕教学、服务教学开展工作。各教学单位坚持将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1.校领导负责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实行教学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教学工作列入党委和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校院党政一把手为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教学工作汇报,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坚持校领导分工定点联系基层制度、听课制度,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各级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教学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2.制度保障

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立完善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涉及教学计划与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组织与教育研究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坚持教学督导、教学秩序抽查和领导听课等制度,切实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健康运行。

3.经费保障

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努力为本科教学提供优质资源。2022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2252.37万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教学经费投入2960.65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697.47元,本科生实验经费支出15.63万元,本科生实习经费支出10.21万元。

(二)质量监控

学校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各级领导、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同行听课,学生网上评教、三期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制度,形成了“标准、运行、评价、反馈、调控”五个方面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全程、全员、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各环节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确保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从专业认证、专业评估、课程评估、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工程验收、学生学习评价、教学单位教学工作考评等方面进行教学质量监控,通过评专业、评课程、评教学、评学习、评管理及各类常规与专项检查,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监控点的全覆盖。

1.专业认证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内涵建设,加快推进整校专业认证工作,不断完善专业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的认证任务,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为指导,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包头师范学院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学校坚持“全面启动、分步推进、优先投入、动态调整、成果受益”的原则,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国家各类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南,稳步推进师范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小学教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分别于2021年9月和2023年9月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专业重视认证状态的保持,积极推进持续改进工作。生物科学、物理学、地理科学等三个专业已经完成教育部第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我校美术学、学前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也已取得认证资格。其余师范类、工程类专业也在按照国家认证标准进行建设,逐步完成专业认证校内自评自建工作。通过校内评估的专业,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安排,经过学校申请、教育评估机构组织专家依据受理条件进行审核、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等环节接受教育部认证。通过专业认证,进一步明确专业目标定位,使其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培养条件相适应。通过专业认证,建立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对专业招生、培养过程、培养质量实行全程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

2.自我评估制度

依据教育部等五部门《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要求,制定《包头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实施方案》。到2025年,优化调整20%左右专业。强化就业导向和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定期公布预警专业名单,对第一志愿报考率低、报到率低、就业率低、学生对专业认可度低、专业核心课教师不足、生师比高、办学水平低、脱离社会需求的专业实行减招停招。对于严重偏离学校办学理念,课程内容陈旧、因人设课、无人不设课的专业给予撤销;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定期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综合评估。

3.3+X教学检查制度

学校开展统一组织、相关部门通力配合、教学单位具体实施的期初、期中和期末常规教学检查,并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形成了以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3+X教学检查制度。期初检查以规范教学秩序为目的,主要检查教师、教材、教室的落实和学生到位等教学准备情况;期中检查以确保教学质量为重点,召开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重点反馈教学运行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期末检查以整个学期的教学运行质量为重点,主要检查期末试卷的试题质量、平时成绩及考风考纪情况。

4.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学校建立了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同行评教主要是学院同行之间互相听课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学生评教主要以教务管理系统为载体,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网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学生评教的结果广泛用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和各类评优评先。

5.多层次听课制度

一是校领导及管理人员听课制度。制定《包头师范学院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建立各级党政领导听课看课制度,明确规定了各级领导的听课次数及要求。领导干部通过听课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发现学风、教风、教学条件、教学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形成党政各级领导重视教学、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

二是校、院两级督导听课制度。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专家深入课堂听课,全面了解并掌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诊断问题的原因,帮助教师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三是同行听课制度。制定《包头师范学院课堂教学质量同行评价办法》,规定同行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人,并在教研室范围进行评课活动,给出定性评价。同时组织校、院两级的教学竞赛、公开课、观摩课、教学改革示范课等活动促进同行之间的相互学习。

6.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

每班选出1名学生教学信息员,通过每月一次的教学信息反馈表,广泛收集广大学生发现的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反馈及学生选课、听课、实验、作业、考试、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7.“质量工程”验收和教学改革项目检查制度

制定《包头师范学院教学团队管理办法》、《包头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管理办法》、《包头师范学院本科教学研究及教学建设项目管理文件》,对“质量工程”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实行立项、中期检查、重点项目中期汇报、结项验收管理。

8.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考评制度

实行教学单位教学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其中二级学院的教学工作由教务处、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根据学校年度教学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进行考核。

9.多渠道访谈制度

一是校领导走访座谈制度。根据《包头师范学院关于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制度的意见》的规定,建立了校级领导联系教学单位、班集体、学生及接待师生来访的制度,及时了解学校教学资源的保障情况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倾听师生建议,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教师座谈会制度。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时由学院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听取教师对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教务处就一些重大教学改革不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

三是学生座谈会制度。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时教务处、二级学院召开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向学生宣传和解读学校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情况。

10.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一方面在毕业生所在单位进行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以及市场需求,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对毕业生本人进行调查,主要了解毕业生到岗后的工作胜任情况和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习满意度

1.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搭建学生成长平台,把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追求。学校为每一名新生配备导师,对其四年的学习规划及发展进行指导。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和检验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

2.学风建设

(1)加强入学教育促学风

落实《关于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领航计划的指导意见》,根据《关于做好2023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通知》,新生入学教育以新生入学前线上教育和入学后线下教育相结合,融入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和校训教育、贯穿学习爱党、爱国、爱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劳动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反邪教教育、人身安全和自我保护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介绍、创新创业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组织发展工作程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新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大学教与学的方法和特点介绍、图书馆入馆教育,资助政策宣传教育、奖助学金评定办法学习等国家及学校关于学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的教育,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培育优秀学风。

(2)以评奖评优促学风

以各类奖学金评审和“三优”评选为契机,通过橱窗展板、网络平台,集中开展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展,举办“励志助成长,资助伴我行”奖学金颁发仪式暨奖学金获得者宣讲会,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努力创新,引导学生学先进、争先进、做先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奖学金评选工作,评出各类获奖学生3305人次,发放奖学金202.385万元;严格执行《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奖学金评选办法(修订)》,认真做好2022-2023学年校级学生奖学金评选工作;开展2022-2023学年度自治区三优和校级三优的评选工作,共评选出自治区级“三好学生”97人、“优秀学生干部”14人、“优秀毕业生”38人、“优秀班集体”3个,校级“三好学生”695人、“优秀学生干部”551人、“优秀毕业生”566人。

(3)以抓校规校纪促学风

积极组织各学院抓好校规校纪教育,为了维护校纪校规的严肃性,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截止目前,共查处违纪学生102人,其中警告处分22人,严重警告处分25人,记过37人,留校察看18人。同时,及时做好违纪解除学生的跟踪教育工作,截至2023年10月13日,共解除违纪98人。

(4)加强毕业生教育管理促学风

2023年6月,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班会、谈心谈话等形式,开展以“健康、安全、和谐、文明、成长、感恩、追梦”为主题的“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月”活动,7月,毕业生离校时,利用校园LED宣传屏、校园广播、易班、微信公众号等各种校园媒体渠道,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5)开展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促学风

以创建优良学风班集体为抓手,2023年评选出2022年度优良学风班集体63个,评出2022年度优秀班主任61人,累计263个班级申报2020年度“优良学风班集体”,各班级创优争先的氛围有力的凸显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活动的育人效果,营造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6)加强日常管理促学风

制定了《包头师范学院大学生行为规范“十要十不要”》和《包头师范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包头师范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强化重点关注学生筛查排查和教育管理,持续组织学院辅导员、班主任深入校园、课堂、学生社区开展学风和安全检查,积极配合各二级学院加强学生考勤、考风考纪教育、“三早一晚”、违纪处理、公寓卫生安全检查等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抓好学风检察监督,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包头师范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在学生社区配备学生自习室,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

学校202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3467人,截止8月31日统计,实现就业的毕业生2813人,初次就业率为81.14%。

(三)攻读研究生

202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有177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5.11%。(2023届本科毕业生分专业考取研究生统计表)

(四)毕业生就业

1.促进毕业生就业所做的工作及效果

(1)加强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由学校党委行政主管、职能部门统筹、二级学院主抓、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

二是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谋划,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有力推动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召开了七次全校就业工作推进会,为顺利完成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目标任务做好组织保障。

三是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发展要求和新的形势,制定了《包头师范学院就业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包头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包头师范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定试行》等一系列就业工作规章制度,使就业工作有章可循。

(2)调优学科专业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层次质量

一是以调查研究开局,谋求办学层次突破和学科专业调优。对标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条件,高起点规划建设教育学和生物科学学科,为2026年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打好基础,着眼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同时,将学科专业调整作为主题教育调研环节校长调研课题,全面摸排16个二级学院资源禀赋,校领导班子成员带队高频次深入包头周边地区及浙江多地开展调研,论证谋划调优建设高度贴合地方发展需求的专业布局,从人才培养结构源头角度破解就业供需矛盾。

二是以训赛评建开路,推动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各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8个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对表对标,强化工作调度、业务培训与内涵建设;举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培育培训会,进而促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教师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师范生职业技能训赛与考核、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三是以规划指导引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充分高质量就业。我校不断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与课程建设,成立生涯咨询中心,指引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激发学习实践动力,使学生不断为实现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踏实进取。5月15日挂牌成立了我校的生涯咨询中心,开通线上线下学生个体生涯咨询,实现精准化指导。同时,举办择业就业指导系列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为学生择业就业提供中肯建议;5月初举行“玩转就业周”大型体验活动,为在校8000多学生提供锻炼就业技能舞台,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学生将自身能力素养、个人就业意愿与岗位需求状况及时精准对接提供坚实保障。

(3)强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做优供需对接服务协作

一是以访企拓岗促就业为突破口,助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聚焦学生就业这个学校最大的民生工程,学校加强就业工作统筹调度,从3月份开始,校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分赴包头及周边盟市各旗县区和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等地开展访企拓岗活动,与当地政府、高校、企业开展座谈交流,就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就业创业政策、企业用工现状及人才培养、教育合作、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沟通,在共同打造人才服务平台方面达成共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我校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等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截止目前校院两级走访企事业单位143家,拓展就业岗位1242多个,开拓中长期实习岗位351个。

二是精心组织考公考研辅导、就业政策宣讲会、经验分享交流会、任职资格培训会、系列专场招聘会,邀请人社局工作人员入校为毕业生解读就业政策、三支一扶和社区民生基层项目报考条件、报考流程以及服务期限等,积极为毕业生解读就业政策、获取任职资格、开拓就业平台、挖掘优质岗位。

三是持续夯实校园招聘主渠道,举办各旗县区教师招聘和人才引进专场招聘会。先后举办了伊金霍洛旗、杭锦后旗、达茂旗、固阳县、鄂托克旗、锡林郭勒盟、昆区和九原区教师人才引进专场招聘会。从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校院两级通过就业信息网和其他方式举办的大、中、小型招聘会和宣讲会123场,参加企业有842家,提供岗位4075个,招聘人数达2.5万人。

四是优化校校联合共建,协同高校高质量服务协作发展。学校通过走访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河套学院、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高校加强与兄弟院校联合发展,并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教学科研、师资队伍、进修访学、服务地方等方面形成深度合作共识,建立协调一致、运转高效、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2.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学校2023年应届本科毕业生3467人,截止8月31日统计,实现就业的毕业生2813人,初次就业率为81.14%。其中中初等教育单位就业的人数是335,占初次就业人数的11.90%;机关就业90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3.20%;其他事业单位91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3.23%;国有企业就业的164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5.83%;基层服务项目124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4.41%;其他企业就业的人数为1439人,占初次就业人数的51.16%。还有少部分为农村建制村城镇社区、参军和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及灵活就业。

3.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和优秀校友情况

通过对2022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本科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度能达到80%以上,可见我校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

学校每年邀请优秀校友代表回校举办学术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通过宣传基层优秀校友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并解读基层项目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在校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4.开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情况

学校每年对合作用人单位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以及线下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研,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职业道德、动手实践能力、合作协调能力、政治素养、专业水平、职业能力和心理素质及抗压能力很强,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

七、特色发展

学校积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路径,构建了“双螺旋三递进多维度”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22-2023学年,学习双创课程的学生6611名,参加创新创业大赛20458人次,建设了15000平米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科技园),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66项、国家级奖项3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8项,《“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背景下“‘148’创新创业培训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学院”“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自治区四众创业示范平台”等荣誉。

(一)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双创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遴选校内具有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学术背景的老师作为双创任课教师,聘请具有创新创业知识结构的企业家、投资人等作为创新创业导师。目前,学校已拥有双创教师65名,其中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4人,面向双创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先后选派55名教师参加专创融合、“互联网+”大赛等师资培训20次。

建立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1个自治区级创业示范园、16个校外创新创业基地、1个市级创业就业服务站,12个校级创新创业工作室,每个创新创业空间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设备和交流场所。建立了1个市级创业导师工作室、1个市级家庭服务业研究中心、1个校级创新创业研究所,以此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有效提升了教师创新创业教学与研究能力,保证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按照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孵化、服务、文化”五位一体的内容,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科学构建双创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3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定了4个学分,构建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选课人数每学期平均3300人,形成了面向大一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面向大二、三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学习、面向大四学生的创新创业精英班、SYB创业培训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创新创业案例库、竞赛管理平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平台。

二是深化双创教法改革。引导教师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将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基于创新创业实践基础上的教学法、斯坦福大学创新平台教学法引入课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建立了理论考试、平时作业、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实践操作等过程性评价体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着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众创空间、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创新团队。依托现有专业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资源,合作共建16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同时整合校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20项、自治区级立项68项、校级立项202项。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建立了科技创新工作室等5个校级创新创业协会,组织开展了创客训练营、创业论坛、创客沙龙、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32次,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专业培养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设立创新创业课程,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双创协同育人机制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双创教育体系。注重引导创新创业“青春梦”自觉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构建了创新创业课堂、线上课堂、社会实践课等一体化大思政育人格局。积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卓越教师培养为理念,改革双创教师教育课程。

(四)质量保障体系

1.组织制度保障

按照学校机构调整,完善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配套制度和支持政策,出台了《包头师范学院竞赛奖励管理办法》等制度,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

2.日常服务保障

为大学生提供免费创业办公空间、办公桌椅、网络、公共的洽谈室、会议室、活动室等场所,协助办理工商、税务等手续。提供免费的创新创业培训、实训,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融资服务等,破除创新创业发展中的障碍,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获批成立校友会,启动了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注册筹备工作。

3.场地经费保障

投入1.06亿元建设了15000平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此外,每年争取各级专项资金300万,投入到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竞赛,保证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快速开展。

4.考核评价保障

制定《包头师范学院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创新创业工作综合考评办法》,围绕创新创业工作室开展工作、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比赛、学生自主创业情况、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方面,设定10个分值考核二级学院的创新创业工作,保证了创新创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五)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

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项目学习课程,同时建立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精英班,为每一位有意向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学习机会,学生既可学习到学科交叉带来的丰硕资源,又可以选择更高层次的专项创新创业课程,更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两年来,学习双创课程的学生 名,参加创新创业活动20458人次,培养创新创业精英人才20余名。在专创融合的教育下,学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头脑,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

2.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日益丰富

学校高度重视专创、思创融合工作,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积极打造创新创业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双创周、创新创业论坛、“四品”教育活动等举措,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两年来,共举办学校“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等12项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四品”教育活动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成为学校活动品牌,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3.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逐年增多

利用学校创业园、众创空间、实验室,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支持力度,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锻炼机会,学生申报各类项目10504个。

4.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绩突出

学校将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获得的奖项主要包括: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金奖1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3项。荣获第十二届“三创赛”自治区赛1个特等奖、3个三等奖,第九届全国“创青春”大赛国赛银奖。荣获第十三届“三创”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荣获第十一届创新方法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组织奖。荣获第十三届“三创”赛省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三等奖3项、优秀组织奖。荣获第十二届“创青春”全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个、铜奖1个、优秀组织奖。第九届“互联网+”大赛省赛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2项,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经费的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

本科教学经费相对不足,不能完全满足本科教学改革和符合经济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需进一步筹措办学资金,积极争取自治区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保证政府投入稳步增长;深化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争取校友、企业等社会捐赠,健全完善本科教学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新增自有资金优先投入教学,确保新增项目优先安排教学,确保本科教学经费充足。

(二)教学基本条件需要进一步建设

学校教学基本条件与人才培养需要尚有较大差距。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教学继续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学生综合能力提供更好的条件保障。

(三)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学校虽重视专业建设,但优势特色专业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大,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强,少数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需进一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加强专业建设顶层设计与宏观调控,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本科专业调整优化的长效机制,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合理配置专业资源。推进优质学科资源和专业资源的整合和聚集,鼓励并支持专业瞄准其他大学同类标杆专业,把传统的优势专业做强,把国家战略急需的专业做精,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专业生态体系。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学校还存在部分专业的生师比偏高;双师型教师总量偏少,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少数教师对本科教学投入不够、教学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新需求等问题。学校将继续加强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五)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学校着力构建本科教学闭环质量反馈体系,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全面性、有效性仍有待加强。下一步,学校将从各专业实际情况出发,完善质量监控实施细则,使之更具体、更细致、更具操作性,切实落实面向产出的内部监控机制,实现对毕业要求的全面支撑。切实落实毕业生跟踪评价与反馈制度,使之常态化、规模化,提高外部评价的科学性。

上一条:包头师范学院2022-2023学年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下一条:包头师范学院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

关闭

学校地址:包头市青山区科学路3号  咨询热线:0472-6193018
  版权所有:包头师范学院校务公开  邮政编码:014030
    蒙ICP备06005981  技术支持:敏捷科技